日本人为什么自杀率很高? ​73岁日本老人,为什么要在自杀胜地坚持15年, 挽救600多人!
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]

当一个人生病,尤其是生了重病大病之后,心理会变得十分的脆弱,身体的各种病痛自然会引发心理的改变。虽然日本有很好的医疗救助制度,但是,许多人还是觉得,因为自己的疾病连累家人,是一种添麻烦的事情,所以,选择自杀,既可以减轻自己的病痛,又可以减轻家人的精神与生活负担。去年有1万778人因为健康原因而选择了自杀,占了自杀者总数的将近一半。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抑郁症患者。

怀着“不给别人添麻烦”而选择自杀的人中,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公司破产或者经营不善,欠了别人钱而无法归还,最后选择自杀的,这一比例也占了自杀者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。前几年,日本发生过这么一件事,三位公司老板都是20多年的好兄弟,而且还是生意伙伴,结果因为相互欠债,其中有一个人资金链断绝,为了表示对朋友的歉意,他选择了自杀。自杀前,他向两位兄弟告别,这两人接到电话后,匆匆赶到这位朋友准备自杀的酒店,结果三人抱头痛哭,喝完冰箱里的啤酒后,三人选择了一起自杀。

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。经营者自杀的比例,这几年因为经济的好转,有所减少,但是依然是日本人自杀的第二大原因。

我在日本20多年,最不可理解的是日本人的全家自杀。日语中有一个词,叫“无理心中”。虽然是四个汉字,但是相信大多数中国人还是看不懂。其实这四个字,是“全家自杀”的意思。

在我们中国人的意识中,父母亲自己心中再苦,选择自杀之路,别连累孩子,一方面孩子还小,他们无辜。另一方面,孩子还有未来,说不定以后会很有出息。所以,自己可以走,但是要把根留下。

但是,日本人不是这么想,他们认为,父母亲不在了,孩子会很苦,会没有人照顾他们养育他们,所以,为了避免孩子受苦,选择把孩子们一起带走。

日本社会的离婚率也很高,这也意味着,日本人夫妻之间吵架也是常有的事,甚至也有家庭暴力,也有拿孩子出气。所以,家庭与婚姻问题,是日本人自杀的第三大原因。虽然比例比较低,只占9%,但是往往一死就死一家,想想就觉得可怜,尤其是这么小的孩子,被自己的亲身父母杀死,感觉到日本社会残忍的一面。

在公司里,因为加班过多,或者遭受上司、前辈的欺负,造成“过劳性自杀”,也是日本社会的一大弊端,虽然这一比例只占自杀者总数的6%,但是因为这一问题备受媒体报道,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最大,因此“过劳性自杀”问题,已成为日本社会改革劳动制度的一大理由。

电通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广告代理与宣传公关公司,广告业务占据日本25%的市场份额,是许多大学应届毕业生心目中的梦幻企业。

电通的业务遍布全球,由于业务性质与时差的关系,迫使员工们经常需要加班加点,深更半夜应对客户需求。工资待遇应该来说,在日本企业中算是好的,加班费也不少,因此,能够进这一家公司的人,不仅毕业的学校要好,同时行动能力要强,忍耐力要高。

2015年12月25日,年仅24岁的电通女职员高桥茉莉,因为不堪工作压力,在员工宿舍里跳楼自杀。

高桥的自杀引起了整个日本社会的震动,不仅因为这名女孩长得漂亮,而且她还是一名东京大学毕业的才女,并且小时候随同在北京工作的父母,在北京的一所中学里读过书,能讲一口很标准的北京普通话。

好不容易进入电通公司工作,遭遇的是没完没了的加班,夜里10点钟能够离开办公室回宿舍,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。工作不到一年,她每个月的加班时间,都在100到130个小时,曾有一次,连续工作了53个小时。节假日和周末加班已成常态。

她在自杀前,曾经在推特上写下了一些留言。这些留言是这样写的:

「休息天加班,好不容易准备好的资料,竟然被批得一文不值,让人身心疲惫。」

「除了想睡觉,我已经失去任何渴望了。」

「人生是为了活着才工作,还是为了工作才活着,我已经分不清楚了。」

「确定周六也必须到公司上班,我真的很想死。」

「面对明天的来临,我都感到恐惧不已。」

在这样的压力之下,高桥小姐最后得了抑郁症,就这样结束了自己青春美丽的生命。

“高桥之死”成为日本社会与舆论鞭挞企业不顾员工死活,要求加班加点的一大批判材料。日本厚生劳动省也直接派出调查组进入电通公司调查,最后,电通公司社长被迫辞职,整个公司制定新规,下班关灯,禁止员工加班。但是,员工们说,公司里不能加班,只好把活拿回家加班。

虽然日本每年自杀的人数在逐年减少,但是,青少年的自杀人数却在出现增加。2017年中,19岁以下青少年的自杀人数也已经占到2.7%。

日本警察厅的调查报告说,这些孩子自杀的原因中,第一大原因是因为在学校里遭到了同学的欺负。第二大原因,是在网络上遭到别人的攻击侮辱。第三大原因,是遭到同学、家人的冷遇与孤立。第四大原因,是因为升学考试的失败。

现在,网络相约集体自杀的事件,也出现增多,自杀人数占到日本自杀总人数的2%。

在日本自杀网站的论坛或聊天室里,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留言:

“我想死,但我不想自己去死,愿意和我一起去死的人请回帖。”

“寻找4个一起自杀的伙伴。我有安眠药和汽车,希望你有煤炉……”

这种网络相约集体自杀的方式,20世纪末期开始出现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。然而,这一现象如今在欧美国家已不多见,在日本却出现“流行”的趋势。

2005年3月,日本警方在枥木县的一个河边,发现了一辆汽车,车中有两男一女3具尸体,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。警方根据死者随身携带的身份证件得知,其中一人是年仅14岁的初中女生。在这位女学生的遗物中,人们发现了一封遗书,上面写道:“我要去死了。我在网络论坛上找到了一起寻死的同伴……”

在这个春寒的晚上,三位花季少年,把车门缝隙封好,用一根绳子拴住彼此的手腕,然后点着事先准备好的煤炉。蜂窝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,使密封的汽车成为一个小型“毒气室”。这几位孩子把一切都做得如此熟练,因为自杀的方式和过程在自杀网站上都有详细的介绍——他们要做的,只是将这个过程实践一次而已。

若干年之后,在距离这起事件案发现场50公里的枥木县日光市,也发生了一起集体自杀事件,3男1女在汽车里,也是死于蜂窝煤的一氧化碳中毒。

我觉得,日本人动不动就自杀,除了一些疾病与感情因素、工作压力等原因之外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民族个性的问题。

日本人总体来说,性格比较内向,而且比较内敛。遇到不高兴的事、遇到为难的事,不是找朋友找家人倾诉出来,寻求大家的帮助,而是一味地忍受,生怕自己的事情给别人添麻烦。同时,做错事情的时候,甚至遭到他人误解的时候,不是进行解释或者辩解,而是一味地责备自己做得不好不完美,口口声声喊“对不起”,把所以的责任来到自己身上一人扛,当自己扛不住的时候,就倒下了。

还有一点,日本人做事太认真,过于追求完美,结果给了自己太多的压力。同时,对于自己的努力肯定不够,自我表扬不够,结果导致自信心丧失。所以,日本人有必要向中国人学两招:第一,遇到误解时,要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解。第二,遇到困难时,要善于向亲朋好友倾诉,不能自己一个人把一切痛苦闷在心里,扛在肩上。

前几天,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给我留言,说自己现在在日本面临找工作的困境,压力很大,有时候半夜里会惊醒,睡不着。我对他说,要记住一句话:天塌下来,还有地。天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。退一步,海阔天空。所以,找不到理想的公司,先找一般的小公司也可以,不要寻求一步到位,那会让自己扛不住。

他回答说,徐老师,我想通了,哪一家公司要我,我先去干着,以后的路,再慢慢走。

这个孩子的心态调整,会让他从巨大的压力中解放出来,让自己开始愉快轻松的生活。所以,我特别希望读到这一篇文章的留学生朋友们,一个人在海外留学生活本身就不容易,不要再给自己施加新的压力。天生我才必有用,有时未到使用时。好好读书,好好努力,一定会有灿烂的前程。

摘自:静说日本

73岁日本老人在自杀胜地坚持15年,挽救600多人!

日本海的汹涌波涛拍打着海岸,一排排的岩石因常年受到海浪侵蚀,陡峭险峻,让人惊心动魄。有着绵延一公里的陡峭岩石全部呈90度伫立在日本海中,颇为壮观。

峭壁高达50米,水深已达到17米,并且有着成片的柱状节理的辉石安山岩岩柱,气势雄伟,震撼人心。

这里,就是福井县坂井市三国町的“东寻坊”,被日本指定为国家天然纪念物的圣地。

关于东寻访,有一个凄美的传说——在福井平泉寺有两个僧人,叫做东寻坊和真柄觉念。两人同时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,但真柄觉念在嫉妒心怂恿之下,有一天在现在的东寻坊海边设宴,趁其不备将东寻坊推入海中...

从此每年的这天,东寻坊的怨灵都会乘云从平泉寺赶来,这时悬崖边的涛声就格外响亮幽怨,浪花也格外高。凄美的传说也为这个地方增添了一抹悲色。

一个男人,他每天都会爬上东寻坊的石柱。他头戴一顶渔民帽,脖子上挂着双筒望远镜,时而在山岩峭壁上徘徊,时而驻足将望远镜举起来放在眼前,遥望海岸边。

传说和风景并不能引起这个男人的太大兴致,他是在绝壁上来回寻找那些孤单的身影——他们常常独自呆坐在悬崖边。

那些独自呆坐在悬崖边的人,大多数并不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去欣赏东寻访的美景,而是为了它另一个名号——自杀圣地。

这个男人就是茂幸雄,他寻找的就是那些想要轻生的人们。

相信大家都有些了解,日本人的自杀率是比较高的。这一部分归因于日本人对于自杀的浪漫幻想——在幕府时代,武士的自杀被认为是一种荣誉和回归自我,一旦遇到比较严重的丢脸事,就要像樱花一样在最绚烂的时候凋谢。

另一方面,工作生活的压力也使得他们不负重压。这里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日本人从这里一跃而下,结束他们的生命。

茂幸雄老人今年73岁。自从15年前警察职务退休后,就和太太留在这了这里,开了一间小小的麻薯屋,守在海崖之上,想要挽回那些即将消失的生命。如今,他已经将609个即将从悬崖上跳下去的人从天堂门前拉回了。

茂幸雄老人说:“我怎么救他们?我就像老朋友一样走近他们。我问他们,‘嘿,你怎么了?’,他们是需要帮助的人,他们希望有人能和他们讲话。”

“必须要单人巡逻,因为团队巡逻总会有限制。一对一的谈话更容易进行,也更容易成功。”

茂幸雄老人告诉记者,几乎没有人在雨季里自杀,自杀的人通常会选择天放晴、人们都外出散步的时候走向生命的终点,因为此情此景更反衬出他们的哀伤。金融危机期间,自杀的情况有所增加。尽管看起来十分矛盾,但当春天来临,学校开课、日常生活的压力增加时,自杀的情况也会增加。

不过,在茂幸雄及其带领的77名志愿者的努力下,每年在东寻坊自杀的人数降到了15人甚至更少。(团队有70多人,巡逻都是独自巡逻的)俗话说“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”,那茂幸雄已经造了4200多级浮屠了,功德无量。

劝人放弃自杀不是简单的工作,即便是在日本的社会文化中,一个人要选择自杀也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的。

并且,在日本文化中,自杀是个人的事情、个人的选择,其他人没义务也没必要来过问。所以,外人根本不好插手,公共能为之做出的努力也十分有限。

在他40多年的警察职业生涯最后几年里,茂幸雄被调到东寻坊所在的坂井市。他被调到东寻坊的这些年,工作常需要打捞那些跳崖自杀的尸体,一次次从海里打捞出来的尸体让他肝胆俱寒。

2009年,来到这里寻死的人数据官方统计达到140人左右,创下历史新高。这140人还不包括被茂幸雄劝阻的54人。

茂幸雄救人的办法很简单:看到一个可能想自杀的人,这个想不开的人通常是男性上班族和女学生。茂幸雄会慢慢走近并试着和他们交谈。通常想要自杀的人会泪流满面,很乐意找到一个愿意倾听的人。

茂幸雄说:“他们孤零零地坐在那儿,不过是希望能有人和他们说说话。”

他有77名志愿者,他们不仅在东寻坊附近巡逻挽救即将小时的生命,并向有需要的人提供食物、住处,帮他们找工作。他带领破产的人到法律援助处寻求帮助,带失业的人去失业救助中心。要是他们无家可归,他就带他们回家…

他的手机铃声是《奇异恩典》/Amazing Grace,尽管他并不信宗教。为了挽救这些人,茂幸雄团队还做了许多为劝阻和开导自杀的人的标识牌。

29岁的下岗工人山冈丰是茂幸雄救下的人中的一个。茂幸雄发现他时,他抱着膝盖,静静地坐在悬崖边。茂幸雄和他聊了两个小时,还把他带回家。

他在那里住了一个月,直到后来终于放弃了自杀的念头。“我感到被拯救了,感到自己能活下去,”山冈丰说。“在那之前我惊慌失措,感到十分不安,没人可以倾诉。”

但茂幸雄招来了部分当地人的不满,因为旅游协会认为他的活动有损于旅游经济。不过,他并不打算就此罢手。

“我会一直坚持,直到政府采取行动并接手把这件事情做下去,”他说。“我不能让他们的不管不顾再耗去另一条宝贵的生命。”

结束一天巡逻工作的茂幸雄最喜欢说的,也是最希望说的一句话就是「今日は無し。良いことやね」。

最后为大家推荐一部影片,《心之静寂》。影片改编于法国同名畅销小说。而小说的灵感和故事原型就是茂幸雄。

电影由法国凯萨奖、卢米埃奖双料影后伊莎贝卡蕾、日本演技派国宝男星国村隼、日本旬报最佳新人奖门胁麦、安藤政信主演。

爱莉丝与纳森个性南辕北辙,却又姐弟情深。爱莉丝个性严谨,丈夫与孩子就是她生活的重心。一天,她突然收到弟弟车祸死亡的恶耗……

纳森年轻时游手好闲、浪费生命,却意外在日本找到生命的意义,一切都归功于一个名叫大介的男人。大介是一名退休警察,花了11年守护一处滨海的悬崖,来自陌生人的关爱成功的阻止五百个来此寻短见的人。

爱莉丝决定远赴日本,将纳森的死讯带给大介。她跟随着纳森的脚步,来到这个遗世独立的乡间,在陌生的小镇,爱莉丝由衷感受到人情的温暖,以及日本禅学与东方慢活的生活哲理。

她终于知道是什么改变了她的弟弟,因为痛失挚爱的她,内心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光明…

摘自:发现日本

综合摘自:静说日本,发现日本

尊重知识产权,版权归属原作者

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,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]

Copyright © 2088 2010年南非世界杯_韩国世界杯 - sopeiyi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