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见:五經正義
各部注、疏的作者不同。生卒可考的主要作者共有十四位,生活在從東漢(25-220)後半期到北宋(960-1127)早期約一千年的時段內。各部注自身的成書時間從西漢早期到唐玄宗天寶(742-756)之始,各部疏自身的成書時間從南朝(420-589)到南宋朱熹(1130-1200)生存之年,分別跨越九百多年和近八百年,共計近一千四百年。一部份的作者與年代不夠明確,甚至有重大爭議。內容包括十四部注(《毛詩》兩部)和十三部疏。《毛詩注疏》內還附有間接說明性質的《詩譜》。
注的主要作者,能明確者有十位。注一般為學者個人私撰,也有多位作者先後寫作、集體編纂或帝王著述的情況,如《周易注》的卦爻辭、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文言》部份為王弼先作,《繫辭》、《說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雜掛》部份是韓康伯後補;《論語集解》由何晏(領銜)、荀顗、曹羲、鄭沖等人合撰;《孝經注》乃唐玄宗筆墨。《毛詩》的注有兩個層次,一為《毛詩故訓傳》(毛傳),二為鄭玄《毛詩箋》[2](鄭箋),合稱《毛詩傳箋》。疏則多為朝廷組織學者集體編寫,如唐朝初年由孔穎達(574-648)領銜編修的《五經正義》,北宋早期由邢昺(932-1010)主持撰寫的《孝經正義》、《論語正義》和《爾雅疏》。私著者有賈公彥的《周禮疏》、《儀禮疏》和楊士勛的《春秋穀梁疏》。此二人生活時代與孔穎達大致相當。[3]
注的成書年代,《毛詩故訓傳》最早,寫定在西漢早期,不晚於漢景帝(前157-前141在位)時[4];另外十三種,除《孝經注》寫定於唐玄宗天寶二年(743)、《古文尚書傳》爭議較大外,其作者均生活在從108年到約385年這二百八十年左右的時間內,相當於東漢後期到東晉(317-420)中期,注本身亦誕生於此時段。疏的成書時間就集中得多,除作者不明的《春秋公羊疏》、《孟子疏》外,《五經正義》、《周禮疏》、《儀禮疏》、《春秋穀梁疏》成書於唐太宗(627-649在位)到高宗永徽(649-655)中;《孝經正義》、《論語正義》、《爾雅疏》成書於宋真宗咸平(998-1003)年間。
部份注、疏的作者和成書年代,儘管經過歷代學者的大量研究,仍然不明確。如僅能確定《古文尚書傳》並非漢武帝時孔安國作成,其主體部份的成書時間不晚於東晉[5],少量寫定於南朝齊、梁之際(約502);《春秋公羊疏》題名作者唐代徐彥不可考,內容當作於南朝中[6];《孟子疏》不是邢昺同僚孫奭之手筆,而出於朱熹同時代邵武(今福建西北)士人之手[7]。其中《古文尚書傳》的問題與今本《尚書》部份篇目的來源問題一同構成了經學史上最大的爭議之一,從朱熹生活的時代一直持續至今,已有八百多年。
經名
注名
注者
疏名
疏者
合稱
周易
周易注
【曹魏】王弼(226-249,卦爻辭、彖、象、文言)【東晉】韓康伯(335一385左右[8],繫辭、說卦、序卦、雜掛)
周易正義
【唐】孔穎達(574-648,領銜)
周易注疏
尚書
古文尚書傳
【西漢】孔安國(題名)[5]
尚書正義
【唐】孔穎達(領銜)
尚書注疏
毛詩
毛詩傳箋
【西漢】毛亨(毛詩故訓傳)【東漢】鄭玄(127-200,毛詩箋[2])
毛詩正義
【唐】孔穎達(領銜)
毛詩注疏
周禮
周禮注
【東漢】鄭玄
周禮疏
【唐】賈公彥
周禮注疏
儀禮
儀禮注
【東漢】鄭玄
儀禮疏
【唐】賈公彥
儀禮注疏
禮記
禮記注
【東漢】鄭玄
禮記正義
【唐】孔穎達(領銜)
禮記注疏
左傳(附《春秋》)
春秋經傳集解
【西晉】杜預(222-285)
春秋正義
【唐】孔穎達(領銜)
春秋左傳注疏
公羊傳
春秋經傳解詁
【東漢】何休(129-182)
春秋公羊疏
【唐】徐彥
春秋公羊傳注疏
穀梁傳
春秋穀梁傳集解
【東晉】范甯(339-401)
春秋穀梁疏
【唐】楊士勛
春秋穀梁傳注疏
孝經
孝經注
【唐】唐玄宗(685-762)
孝經正義
【北宋】邢昺(932-1010,領銜)
孝經注疏
論語
論語集解
【曹魏】何晏(約195-249,領銜)
論語疏
【北宋】邢昺(領銜)
論語注疏
爾雅
爾雅注
【晉】郭璞(276-324)
爾雅疏
【北宋】邢昺(領銜)
爾雅注疏
孟子
孟子章句
【東漢】趙岐(108-201)
孟子正義
【北宋】孫奭(題名)[7]
孟子注疏
多數注、疏都有一篇序言。內容一般是以儒家立場敘述此經的性質、起源、成書、流傳、前代研究、本書緣起、作者用意等。不同版本收錄的序言多寡不一。
《毛詩注疏》中還包括了鄭玄的《詩譜》,是間接性的說明文字,分列於各國風、二雅、各頌之前,分別介紹十五國風、大小雅、三頌的地理歷史背景、創作時代及用意、吟詠場合等。《正義》亦疏通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