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PT
思路
明确要表达什么,把要表达的表达清楚即可;
核心永远是内容,而不是图表、或者格式,这些只是为了突出你需要表达的观点。
框架和模板中,重要的是结构,不是修饰,不要整花里胡哨的
一般步骤
确定内容的编排方式
顺序结构:思考是什么、为什么、怎么做。比如说明资料里的6个关键点总分结构
分类梳理详细的表达框架,既找论点
为每个论点找论据
挖掘有用信息的视角
出发点
正确:应该考虑我需要拥有哪些信息才能防止资料出现漏洞错误:如何利用现有信息来制作资料
他人视角
需要考虑不同的岗位考虑的问题不一样
营业部门
这个钱是否能卖的出去
生产部门
是否会有质量问题
财务部门
是否能够挣到钱
需要考虑决策者的利益战队
公司领导
对整个公司产生的价值
部门领导
能够为部门本身带来多大优势
分类及内容
演讲PPT
主要为了演讲好看,文字很少背景以深色系为主,方便拍照制作前,要了解清楚演讲时的显示设备的长宽比例,因为很多屏幕都不是标准的16:9
阅读PPT
主要为了讲清楚事情,文字会稍多
汇报资料
一般是把结果汇报给上级决策者想知道的是结果大致逻辑:计划是xxx,结果是xxx
说明资料
一般是将个人意见进行归纳总结
决策者想知道的是解决方案
常见的逻辑分为六个部分,这个是适合问题还没找到的类型。有的时候背景看起来像是问题,两者有点混淆不好分,是因为两者本身就是一个大步骤下的两个层级而已,就像公司领导和部门领导的关系如果真的问题非常明确,目标也非常明确,比如就是要写明年的重点工作计划。则只需要捎带提一下问题或者背景,不需要进行详细的问题对比、原因分析等,既将第一部分“寻找问题”的三个部分聚合成一页都可以。
大致逻辑:问题是xxx,解决方案是xxx
前半部分以“问题”为中心,让领导认识到,这个问题如果放任不管的话,结果会很严重。人们需要看到对未来的假设。
目标共享/背景描述
关键
需要告知听众,为什么写这个PPT
比较适合标题写"背景概述",然后在主要信息里写“目标是xxxx”,这样比较符合我们一般的阅读习惯
写作者容易产生错觉,觉得目标大家都清楚不需要提示,然后导致讨论的时候偏题;所以强调一下目标还是很重要的
逻辑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
背景提案:通过提案背景说明从过去到现在究竟发生了什么
先讲事实:不断恶化的现状再描绘一个恐怖故事:如果置之不理,则会xxxx
提出目标:通过需要达成的目标来统一方向
这一点可以捎带提一下就行,不用像后面解决方案的目标那样详细,笼统说一下就行,甚至都不用写在PPT上
示例
公司营业额持续下降,不足3年前的80%,必须采取措施,否则明年会掉到70%。
找出问题点
关键
此处问题的定义,是指当前状态和应有状态有差距
需要告知听众,大大小小一堆为题中,哪个才是需要着眼的关键问题
正文如何描述问题,形成“紧迫感”
定量数据
使用数值,体现整理感
定性数据
使用故事,体现现场感,不要只是单单描述
示例
营业部门没有把顾客的声音传递给设计部门,导致无法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
明确原因
关键
原因有很多,第一步可以先罗列出来,第二步再考虑真正的原因原因也是有层次的,需要反复深入思考“为什么”,直到真正的、最底层的原因出现
示例
部门沟通少;进一步分析:分区域办公,距离远;
后半部分以“解决方案”为中心,需要讲清楚:必然能够实现的依据、实际会产生多大效果。人们喜欢看到对未来的规划。
解决方案
关键点
先将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写出来,再考虑怎么从中选选择解决方案的关键点是:效果和可行性
目标
关键点
没有目标的解决方案没有任何意义目标,就是将在问题环节中的目的,用一个具体的数值表现出来目标包含两个方面:期限和目标值如果一个目标太大,可以将目标分解成多个方向的小目标
计划
时间预算人力
触类旁通
无论是原因,还是解决方案,都会有多个,进行分析比对时,可以用MECE法对各个选项的各个维度进行评判比较,来确定最关键的是哪个
选择比较维度时,原则是无遗漏、无重复多项进行对比时,如果有明确的评判选项,则可以采用矩阵图
对比正常问题的逻辑
讲话时的逻辑应该是:A问:论点(这里是问题,而不是观点)。B答:结论->理由(不超过3条)。
"会怎样"的问题
阐述的是结论的论证过程
归纳法
列举多个并行的划分,来归纳出结果